617年,关中大地主李渊应用农民起义蓬勃发展、隋政权走向崩溃的形势,在太原起兵。关中的地主纷纭起来反隋,响应李渊,他们的武装队伍配合李渊的戎行,包抄了长安城。接着,李渊的戎行攻占了长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李渊在长安做了皇帝,国号唐。
在八九年的时间里,唐军前后歼灭了各地的起义军以及割据权势,统一了全国。626年,李渊把帝位让给了次子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唐太宗。从贞观元年(627)到贞观二十三年(649),是唐太宗统治的“贞观”时代。在这一时代里,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以及发展。这类经济上的恢复以及政治上的相对于安定,就是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的呈现,根本缘由是因为唐太宗以及他的大臣们吸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严重教训。唐太宗曾经对大臣们说:“一个好皇帝,必需让老百姓能够活下去。”曾经经参加过瓦岗军的大臣魏徵也曾经对唐太宗分析过隋朝消亡的缘由,说:“隋炀帝无止地步役令人民,人民为了活下去,不能不起来反抗,隋政权就土崩瓦解了。”
基于这类认识,唐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封建政权的统治,就履行了一系列对农民妥协的措施。624年,唐政府下令履行均田制以及租庸调制。规定:在地多人少之处,每一个十八岁以上的男子,受田一百亩,其中八十亩在年迈或死后要奉还政府,二十亩不需奉还。受田的农民从二十一岁到六十岁,每一年要向政府缴纳米二石(叫作“租”),绢二丈、绵三两(叫作“调”),服劳役二十天。不服役的要用绢接替(叫作“庸”)。这些措施,使农民取得了一定数量的耕地。政府依照规定征收租庸调,又注意不在农忙季节征发,这就对于农业生产的恢复以及发展起了踊跃推进的作用。
贞观时代,吏治也比较清明。在精简机构方面,如对中央官员的裁减以及对处所州县的归并,唐政府都做了不少工作。唐太宗很注意处所官吏的人选,他曾经经把处所最高军政主座的名字写在屏风上,谁做了善事或恶事,就在他们的名下记上一笔,以便作为升降职位的参考。贞观八年(634),唐太宗又派李靖等大臣到全国各地去巡察,升迁廉吏,惩罚赃官。唐太宗还很注意选拔人材,他重用了一批出生于较低阶层的人,如魏徵、戴胄、张玄素等。这些人都勇于说话,时常纠正太宗的差错,并且时常拿隋朝消亡的教训来提示太宗不要重蹈隋亡的复辙。另外,唐太宗时的著名贤相房玄龄、杜如晦,在订立轨制、整顿吏治方面,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因为封建克扣较前减轻,政治比较清明,贞观年间,社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贞观初年,全国户数为二百多万户,到太宗死后不久,便增添到三百八十万户。畜生也孳生起来,乃至是“牛马布野”。
贞观年间,因为国家政权日渐稳固,唐代的国防也比较巩固。当时北方的厥很强盛,东突厥的骑兵时常侵入唐的北方边疆,损坏生产,抢掠人口以及畜生。贞观四年(630),唐军打败了东突厥,消除了唐代北方边疆的要挟,令人民能够在这些处所进行正常生产。(张习孔)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关于“中国历史常识:贞观之治”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10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