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地处山东中部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南连泰山,北靠黄河,东临潍坊,西接泉城济南。淄博这个地名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原为淄川、博山两地的合称。淄博历史悠久,为齐文化的发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西周建立后,姜尚封齐,开创”泱泱大风”的齐国文化。淄博地区作为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数百年,被誉为”海内名都”,至西汉前期仍”钜于长安”。淄博钟灵毓秀,名人辈出,清代文坛领袖王渔洋、赵执信和蒲松龄被后人并称为孝妇河畔三名人,蕴藏深厚的齐文化,使淄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积淀深厚的文化旅游之都。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一组拍摄于1982年的山东淄博的老照片,让我们跟随这组老照片,一起去看看40年前的淄博的模样。
图为1982年淄博火车站的春运场面,当时的火车站直接是开放式的,不像现在一样还有站台。当时全国的火车站似乎都是这种样式。
1982年的淄博淄川区杨寨西周村,村民们别出心裁,拉出一台电风扇拉丝,用电风扇吹出来的风吹扬小麦。
1982年的淄博街头,正在进行的一场文艺演出,吸引了很多观众观看。那个年代的娱乐活动比较少,只要有文娱演出,七里八乡的人都会跑来观看。
1982年的淄博,排队乘坐公共汽车的人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的穿衣打扮颜色非常单调,几乎清一色蓝黑色调,年轻姑娘们穿一件花色的衣服就很时髦了。
1982年的淄博,三对新人在举行一场集体婚礼。集体婚礼作为一种新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一度流行,这种婚礼形式提倡节俭朴素风尚,树立积极健康的婚姻价值观和婚庆消费观,也确实为那个年代的广大适龄青年所喜闻乐见。
1982年的淄博张店,马尚镇九级村良种场里饲养的荷兰奶牛。国内开始引进并饲养荷兰牛是在1928年,最早是在南京的卫岗牧场,之后荷兰奶牛从卫岗走向了全国各地。
1982年的淄博临淄敬仲镇,小学生们正在街上进行“五讲四美”宣传活动。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开展起了“五讲四美”活动,“五讲四美”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1982年的淄博张店,骑自行车上班的人们。可以看到当时大马路上几乎没有小轿车。自行车是当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人们上下班全靠骑自行车。
1982年的淄博临淄区北羊乡,农业生产用上了“铁牛”。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渐富裕,农村里的致富能手们纷纷买上了拖拉机,拖拉机改变了几千年来靠畜力和人力耕作的传统习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2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