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人类要走向何方”其实是这个世界,人们面对科技带来的对伦理道德挑战的一系列问题中的终极问题。未来的我们如何和“新物种”共处。
目前,人工的技术发展阶段仍然处在弱人工智能的阶段,从1970 日本早稻田大学造出第一个人形机器人wabot-1,到波士顿动力那个让人惊叹以及害怕的机器人,充其量都只能算一个过渡期产品,因为目前没有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对情感和逻辑等做为“人“的核心能力的模仿、自我学习以及自升级。也就是说,即便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网络(机器的大脑),也没有能力完成对人脑神经网络的模拟,以及实现一个和人”平行“的物种的诞生。2012年,时任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的吴恩达和谷歌合作建造了一个当时最大的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这是谷歌神秘的x实验室的一个计划。吴恩达在斯坦福大学又搞了个更大的神经网络,参数高达一百一十二亿。人脑的神经连接有一百万万亿个。从计算能力上说,如果这个人工神经网络要能接近大脑,每个人工神经元必须达到一万个大脑神经元的功能。
我们回首最早的神经网络是出现在1943年,心理学家麦卡洛克(w.s.)和数理逻辑学家皮茨(w.pitts)建立的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称为mp模型。他们通过mp模型提出了神经元的形式化数学描述和网络结构方法,证明了单个神经元能执行逻辑功能,从而开创了人工模拟神经网络研究的时代。至今不过区区几十年,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80年代的大起大落,才从“运算智能”进入到“感知智能”,即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上和人相近,而距离“认知智能”,即“能理解会思考“,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依托目前大数据发展及芯片的迅速迭代,这个”长“的路不代表”久“,这才会让霍金老爷子,还有钢铁侠马斯克纷纷抛出了人工智能威胁论的说法。因为弱人d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再到超人工智能,仿佛是科技浪潮推动下的必然发展趋势,当超人工智能突然出现的那天,我们需要准备好。没有人希望看到这个世界变成”黑客帝国“,或者诞生一位生化危机里的“红皇后”,亦或是”终结者“。
今天,人工智能这么一个令人感到仍很未来的字眼,其实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现在您正在看的”“。所以说,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我们能做的就是拥抱不可未知的这个世界,以及寄希望于科学家、科技专家和伦理学家,带着对人类文明发展谨慎和负责的态度,把握好”科技“这个能改变世界进程的能力。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111836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发布者:简知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zixun.com/97912.html